一、主要环境影响 (一)施工期 (1)废水 施工期废水主要为施工活动自身产生的污水。施工期依托公司北侧加水站的旱厕,施工生活无废水产生;施工污水主要为工具清洗废水,主要含泥沙、悬浮颗粒物和矿物油等。此外还有少量混凝土养护过程产生的废水,pH在8-10之间,混凝土养护用水量少,蒸发吸收很快,不会大量进入土壤,对土壤环境影响很小。 (2)废气 施工期产生的废气主要为施工过程中产生的粉尘、机械设备废气,均以无组织的形式排放,产生量较小,且项目区周边500m范围内无敏感点分析,废气在空气中经自然扩散和稀释后,对评价区域空气环境质量和周围关心点的影响较小。 (3)噪声 项目施工可分为地面建筑结构施工阶段、设备安装阶段以及工程验收及设备调试阶段进行,多采用人工方式,使用机械较少,施工期噪声主要是车辆行驶时产生的噪声,以及挖掘机、装载机、推土机产生的噪声,多为间断式、移动式噪声,无固定声源。 项目区200m范围内无居民点、医院、学校等环境敏感点,且地处山地内,有山体进行阻隔。噪声对外环境的影响不大。 (4)固废 施工期固体废物主要为生活垃圾和建筑垃圾,其中以建筑垃圾为主,主要包括混凝土、碎砖、砂浆、包装材料、桩头等废弃施工材料。采取防治措施后,施工期产生的固体废物处置率100%,对周围环境造成的影响小。 (5)生态环境 本项目仅为采矿废渣的再加工,不涉及矿石的开采,建设生产区的面积较小,且区域内植物多为人工植被,基本不会对植被造成较大的影响和破坏,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主要是施工期土石方开挖会造成一定的水土流失。项目在建设完成后的运营期期间,项目所在地没有需要特殊保护的生物或生态环境,在造成情况下,项目可能造成对生态环境影响的因素主要为粉尘和噪声等。但这些污染源经过处理达到标准后,不会对周围环境产生明显影响。 (二)运营期环境影响 (1)废水 本项目产生的废水主要为员工盥洗废水。盥洗废水产生量为0.18m3/d,59.4t/a,盥洗废水先进入沉淀池收集沉淀后,全部回用于生产区雾化降尘,生产区雾化降尘用水量为10m3/d(晴天),被全部蒸发,因此本项目产生的盥洗废水不外排。 (2)废气 项目产生的扬尘、粉尘在采取环评提出措施后,项目运营期厂界TSP的预测值满足《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表2无组织排放监测浓度限值要求。项目对周围的大气环境敏感点的TSP预测结果均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级标准要求。综上所述,项目运营期排放的大气污染物在采取本评价所提措施处理后对项目对周围环境影响不大。 (3)噪声 本项目是矿山开采废石加工项目,在破碎过程中使用的机械设备的噪声源强较大,通过采取加工厂房封闭隔声措施后,项目厂界噪声能满足《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中2类区昼间标准要求。由于本项目距离敏感点较远,且均有山体阻隔,经距离衰减以及山体隔声吸声后,对敏感点的影响不明显。 (4)固废 项目产生的固体废物主要为项目产生的固体废物主要为生活垃圾、废鄂板、沉渣,生活垃圾由环卫清运,可得到妥善处置;废鄂板收集后外售给废品回收站;初期雨水收集和洗车区沉渣收集后外售做建材处理。项目内运营期产生的固废能得到妥善处置,对周围环境影响小。 (5)生态环境 本项目不涉及基本农田,根据现场调查并查阅相关资料,本项目生态环境评价范围内无受保护或珍稀动植物,无名木古树,不存在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水源保护地等敏感区域。因此,本项目的运营对周边生态环境影响不大。 二、预防或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 (一)施工期 1、废水防治措施 为减小施工期废水的影响,建议该项目: ①加强施工期管理,针对施工期污水产生过程不连续、废水种类较单一等特点,采取相应措施有效控制污水中污染物的产生量; ②施工现场因地制宜,建造一个2m3简易的临时沉淀池对废水进行收集沉淀,砂浆和石灰浆等废液宜集中处理,干燥后与固体废弃物一起处置; ③水泥、黄砂、石灰类的建筑材料需集中堆放,并采取一定的防雨淋措施,及时清扫施工运输过程中抛洒的上述建筑材料,以免这些物质被雨水冲刷污染附近水体; ④在工地内重复利用积存的施工废水。 2、大气防治措施 为减少该项目施工期产生的扬尘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建议该项目: ①实行封闭式施工。建筑工地必须实行围挡封闭施工,围挡高度不低于2.5米。建筑工地脚手架外侧必须用密目式防尘网封闭; ②对施工现场实行合理化管理,使砂石料统一堆放,水泥应在专门库房堆放,并尽量减少搬运环节,搬运时做到轻举轻放,防止包装袋破裂; ③渣土等建筑垃圾集中、分类堆放,严密遮盖,采用封闭式管道或装袋清运,严禁高处抛洒。需要运输、处理的,按照市、县(区)政府市容环境卫生行政主管部门规定的时间、线路和要求,清运到指定的场所处理; ④运输车辆应完好,不应装载过满,并尽量采取遮盖、密闭措施,减少沿途抛洒,并及时清扫散落在路面上的泥土和建筑材料,冲洗轮胎,定时洒水压尘,以减少运输过程中的扬尘; ⑤应首选使用商品混凝土,因需要必须进行现场搅拌砂浆、混凝土时,应尽量做到不洒、不漏、不剩、不倒;混凝土搅拌应设置在棚内,搅拌时要有喷雾降尘措施; ⑥施工现场设置洒水降尘措施,安排专人定时洒水降尘; ⑦大风天气时,不进行土方挖填和转运、拆除等易产生扬尘的作业。 3、噪声防治措施 为减少施工期噪声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建议该项目采取以下措施: ①加强施工管理,合理安排作业时间,严格按照施工噪声管理的有关规定,夜间不得进行打桩作业; ②如需夜间施工,应得到当地生态环境行政主管部门的批准; ③施工机械应尽可能放置于对场界外造成影响最小的地点; ④作业时在高噪声设备周围设置屏蔽; ⑤加强车辆的管理,建材等运输尽量在白天进行,并控制车辆鸣笛。 4、固体废弃物处置措施 为了减少施工期固体废物对环境的影响,建设单位应对建筑垃圾采取不同的处理处置措施: ①施工人员居住区的生活垃圾要实行袋装化,每天由清洁员清理,集中送至堆放点; ②尽量减少建筑材料在运输、装卸、施工过程中的跑、冒、滴,建筑垃圾应在指定的堆放点存放,并及时送城市垃圾填埋场; ③对钢材、金属、砌块、混凝土、未加工木材、瓦楞板纸和沥青等可再生材料进行现场分类和收集,能利用的回收利用或外售给废品站; ④将开挖产生的土石方回填于厂区用于场地平整。在采取建议措施后,项目施工期固体废物对周围环境的影响较小。 (二)运营期 1.大气防治措施 ①在半封闭厂房内生产,对易产尘工序和场地进行雾化降尘等措施; ②皮带输送、振动筛分过程设置在密闭环境下进行; ③项目在邻村一侧设置2m高的实体墙进行围挡。 2.水污染防治措施 ①设置一个3m3的沉淀池对盥洗废水进行收集,回用于厂区雾化降尘。 ②厕所依托北侧30m加水站的旱厕进行收集作农肥使用。 3.声污染防治措施 对项目的产噪声设备采取隔震减振、加强管理、合理安排生产时间和厂区布局等措施。 4.固体废弃物处置措施 ⑴生活垃圾 生活垃圾采用垃圾桶收集,日产日清,由环卫部门定期清运。 ⑵废鄂板 本项目的颚式破碎机在使用过程中由于鄂板磨损情况需定期对鄂板进行维修和更换,废鄂板属于一般固体废物,收集后外售给废品回收站回收利用。 ⑶沉渣 主要为初期雨水收集池渣和洗车区沉渣,初期雨水收集池沉渣和洗车区沉渣主要为泥沙、渣,统一收集后外售做建材处理。 使用润滑脂对机器进行润滑,且机器很少,运输车辆在汽修厂进行修理,因此本项目不产生废机油。 5、生态保护措施 本项目施工期的土石方开挖和沉淀平整会措施一定的扬尘和水土流失,通过采用合理的措施,减少施工过程中的扬尘和噪声控制,则对环境影响较小。 项目在运营期过程中应合理规划,不进行违章搭建,落实环评提出的各环保措施,减少运营期中大气污染物粉尘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则项目对周边环境的影 响较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