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主要环境影响 (一)施工期 (1)废气 施工期废气主要来源于建筑材料运输产生的运输扬尘,施工现场产生的施工扬尘、施工机械和运输车辆废气等。以无组织、不连续、间断性排放为主,随施工结束而消失,将对项目周围敏感目标产生一定的影响。 (2)废水 施工期废水主要是施工废水、施工人员的生活污水,其中施工废水主要污染物为SS和石油类,生活污水主要污染物为SS、CODcr、BOD5等。施工废水主要为混凝土拌合废水和施工设备冲洗废水,施工期间施工废水和生活污水统一收集,经3m3临时沉淀池沉淀处理后可回用于场地洒水抑尘,不外排。 施工期废水能得到合理的处理,不外排,对周围地表水环境产生的影响较小。 (3)噪声 本项目施工期较为简单且时间较短,项目区有效范围内无过多居民,影响较小,施工期结束后,相应的噪声污染即随之消失,不会对周围环境产生长期不良影响。 (4)固废 项目开挖土石方能够在项目区内做到土石方平衡,不产生废弃的土石方。 施工期产生的混凝土等建筑垃圾,可再生利用部分回收利用,其余的运到当地建设部门指定地点妥善处置。 施工人员产生的生活垃圾,统一集中收集,定期运至指定生活垃圾收集点。 综上所述,采取上述措施后,施工过程产生的固体废物均可得到妥善处置,对周围环境造成的影响较小。 (二)运营期 (1)废气 项目运营过程大气污染物主要为粉尘,粉尘主要产生于水渣堆场堆放、装卸以及运输过程、混料等,厂区内所有堆棚四面围挡(仅留有一个出入口)及彩钢瓦顶棚,堆棚内全部安装自动喷雾降尘装置;运输扬尘通过做好运输车辆车厢防漏、加强路面养护和设专人及时清扫路面及洒水等措施控制。项目区颗粒物下风向最大落地浓度为69.5210μg/m3,占标率为7.7246%,最大落地浓度出现在66m。粉尘排放最大落定浓度对环境贡献值较小。最近的居民点为项目西南面112m的居拉里村,保护目标位于项目区上风向,项目区位于工业企业分布区域,周围均为污染源分布,在评价范围内下风向无居民区分布。项目无组织粉尘排放对周围环境影响很小。 (2)废水 项目实行雨污分流。项目区道路在雨天产生初期雨水经初期雨水收集池沉淀后用于洒水降尘;水渣堆场淋滤水经淋滤水收集池沉淀处理后用于洒水降尘;化验室废水和废液收集于收集桶内经酸碱中和后与其他生活污水经化粪池、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处理后用于厂区洒水降尘,不外排。对地表水环境影响较小。 (3)噪声 根据预测,所有厂界昼间噪声能满足《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3类标准要求,即65dB(A);夜间不生产。项目所有厂界昼噪声预测值能满足相关标准要求。 (4)固废 初期雨水收集池和淋滤水收集池内泥沙和废渣分上下层沉淀于收集池,分离清掏后,废渣进入堆场外售,泥沙回填于项目东南面低洼区域;生活垃圾统一收集后,自行送至大开门生活垃圾收集点处置;化粪池及污水处理站污泥委托当地农户定期清掏作为农田肥料;化学试剂废包装进行分类收集、分类处理,可回收部分外售废品收购站,不能回收部分交由环卫部门处置。项目通过固废采取相应的处置措施,产生的固体废弃物均可得到妥善的处置,处置率达到100%,对周围环境影响较小。 二、预防或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 (一)施工期 1.大气防治措施 ①运输扬尘,采用洒水降尘、车辆限速限载等措施对运输扬尘进行控制; ②施工扬尘,设专人对施工作业面进行洒水降尘; ③施工机械和运输车辆废气,采用合理安排机械使用时间、车辆限速限载等措施。采取以上扬尘污染防治措施落实后,可有效减少运输过程扬尘产生量,对运输道路沿线敏感点影响较小。 2.水污染防治措施 设备冲洗废水、混凝土拌合废水经临时沉淀池用于洒水降尘。生活污水统一收集,经临时沉淀池沉淀处理后用于场地洒水抑尘,不外排。施工过程中共设1座3m3的临时沉淀池。 综上,施工人员洗手废水施工废水经临时沉淀池处理后回用于施工或场地洒水抑尘。本项目施工期产生的废水对项目周围地表水体影响较小。 3.声污染防治措施 为减少噪声对敏感点处的影响,环评提出施工单位在施工过程中必须采取声环境保护措施减轻噪声影响,做到以下几点:①合理安排施工期,缩短施工时间;在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应设专人对设备进行定期保养和维护;②施工单位合理安排好施工时间;③施工期运输车辆应尽量保持良好车况,合理调度,匀速慢行;本建设项目在采取了上述措施后施工期噪声对敏感点的影响较小。且施工期结束后,相应的噪声污染即随之消失,不会对周围环境产生长期不良影响。 4.固体废弃物处置措施 土石方:土石方做到挖填平衡,不外排。 建筑垃圾:项目施工期间产生的建筑垃圾统一收集后回收利用,不能回收利用的运至建筑部门指定地点处理; 生活垃圾: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后可利用的回收利用,不可回收利用的清运至大开门村垃圾收集点。 综上所述,采取上述措施后,施工过程产生的固体废物均可得到妥善处置,对周围环境造成的影响较小。 (二)运营期 (1)大气防治措施 ①厂区所有堆棚设置为四面围挡(仅留出入口,且进出口设置活动仓门)、彩钢瓦顶棚,地面进行硬化,堆棚整体高度均为10m,堆棚底部约3m采用砖混结构, ②所有堆棚内安装自动喷雾降尘装置(安装高度距地面约8m),自动喷雾装置配套管径为20mm,喷雾装置两条平行的水管平均距离5m。 ③厂区设置3条洒水皮管,洒水降尘皮管共长300m,用于厂区部分区域人工洒水降尘。 ④厂区内设1辆洒水车对厂区运输道路进行定期洒水降尘,洒水车储罐容积6m3。 ⑤水渣堆场的全部堆渣面遮盖防尘网,定期使用洒水皮管进行洒水降尘。防尘网面积根据堆渣表面积而定。 ⑥按照环境保护管理制度设专人进行清扫,控制厂区道路洒水降尘强度,不得产生地表径流。 ⑦加强厂区环保管理。 (2)水防治措施 ①项目区废水和雨水实行雨污分流,项目区雨天初期雨水经初期雨水收集池沉淀后用于洒水降尘;水渣堆场淋滤水经排水沟收集汇入淋滤水收集池沉淀处理后用于洒水降尘; ②化验室冲洗废水设置2个废水收集桶,废水收集桶容积50L/个;化验室废液设置2个废液收集桶,废水收集桶容积50L/个; ③化验室废水、废液经酸碱中和后与其他生活污水经过化粪池、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处理后用于厂区洒水降尘,不外排。 (3)声污染防治措施 ①在生产运转时定期对设备进行检查,保证设备正常运转;运输车辆进场时减速行驶。 ②加强职工环保意识教育,提倡文明生产;强化行车管理制度,设置降噪标准,严禁鸣号,进入厂区低速行驶,最大限度减少流动噪声源。 ③夜间不生产。 (4)固体废物处置措施 ①初期雨水收集池和淋滤水收集池内泥沙和废渣分上下层沉淀于收集池,分离清掏后,废渣进入堆场外售,泥沙回填于项目东南面低洼区域; ②生活垃圾统一收集后,自行送至大开门生活垃圾收集点处置; ③化粪池及污水处理站污泥委托当地农户定期清掏作为农田肥料; ④化学试剂废包装进行分类收集、分类处理,可回收部分外售废品收购站,不能回收部分交由环卫部门处置;综上所述,本项目固废去向明确,且均得到有效的处理、处置,固废处置率为100%,不会对当地环境造成不良影响。 |